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本地要闻 > 文章阅读:【于田新闻】在决战沙海中 我们一直在前行
【于田新闻】在决战沙海中 我们一直在前行 时间:2024-11-15 10:42:14  来源:于田零距离  作者:于田政府网
  于田县作为“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实施区域,近年来,防沙治沙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保护了沿线农田和牧场,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致富的道路铺设了坚实基础。今年,于田县锁边任务为76公里,目前已完成52公里,年底前将完成剩下的24公里。

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防沙治沙之前的样子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为了遏制沙漠扩散,2023年11月于田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即“锁边”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约为33.76万平方公里,环沙漠一圈的长度达到3046公里。于田县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主战场之一,全县沙化土地面积高达387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6.2%。

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防沙治沙之后的样子

  为了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于田县采取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生物固沙等三种模式进行防沙治沙。今年,于田县还探索实施“梯田式”治沙新模式,将沙丘由低到高分割出梯田形状,通过在坡面铺设草方格,在平坦处栽种柽柳等植被,实现工程固沙与植物固沙的结合,将工程固沙与植物固沙结合,大幅降低治沙成本,探索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治沙新模式。

将沙丘由低到高分割出梯田形状,通过在坡面铺设草方格达到“梯田式”治沙新模式。

  “以往防沙治沙要将高的沙丘推平,工程量很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梯田式”治沙,不需要将沙丘推平,而是根据地势平整,可以大大降低治沙成本。”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说。

  在过去,由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于田县主要采取草方格和防护林等传统治沙措施。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经济效益也不理想,导致治沙规模难以扩大,群众参与度不高,缺乏后续发展动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于田县开始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防沙治沙工作,并发挥种植柽柳和梭梭大户的带动作用,让周边的群众也参与到治沙行动中来。同时,要想让治沙事业持续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治沙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防沙治沙工作的另一难点是水的供给。于田县属于极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为了高效利用紧缺的水资源,于田县采用了先进的滴灌技术,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的效用。滴灌不仅提高了植被的成活率,还降低了用水的成本。现在采用“机械+人工”的铺设方式,一台拖拉机一天可以铺设200亩的滴灌带。

  今年3月,记者曾来过这里,当时正值春季绿化时节,示范区内处处是忙碌的身影,这里连绵起伏的沙丘最高达到二十多米,从沙漠前缘平坦处向深处延伸,沙漠由低到高被分割出梯田形状。在平坦处,工人们正在做种植梭梭和胡杨的准备,而沙丘的坡面已经被草方格覆盖。而如今,仅用半年的时间,曾经滚滚的黄沙已经披上了绿装,梭梭、柽柳、胡杨等沙生植物成了沙漠里的主角,将绿色在沙漠中一片片铺展开来。

农户正在采挖肉苁蓉

  “我身后背后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距离于田县城只有6.5公里,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沙包低一点的有2米多高,高一点的有十几米到二十米,是典型的流动性沙丘。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治理,现在这里建成了万亩柽柳林,有效阻止了沙漠的扩散。从今年开始,于田县通过工程固沙与植物固沙相结合的‘梯田’治理新模式,为新疆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贡献力量 。”于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热孜宛古丽·麦麦提江说。

  “我们将围绕梯田治沙景观,在示范区沙漠前缘利用中水种植野山杏、金叶榆等景观树,将示范区打造成具有防沙治沙、生态旅游等功能的生态景区,将沙漠变成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说。

  曾经,沙尘暴是于田县人民的“家常便饭”,农作物因酷热干风而绝收,生态环境脆弱。然而,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位于于田县6.5公里处的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的柽柳种植地,记者了解到一位名叫伊敏江·麦麦提敏的农民,他过去因为风沙侵袭而失去了大部分农田,生活陷入困境。然而,在“三北”工程的推动下,他积极参与到了防沙治沙工作中,不断扩大种植柽柳和梭梭等沙生植物的面积。

  “在沙漠中种植了300亩的柽柳和梭梭,去年,我们家的收入就达到了20万元,这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数字。今年,我们更是充满了信心,在沙漠中扩大了种植规模,新增了185亩地的柽柳。”农民 伊敏江·麦麦提敏说。

  近年来,于田县积极探索沙漠生态治理与沙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坚持将防沙治沙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充分发挥农户种植肉苁蓉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参与肉苁蓉种植。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推动肉苁蓉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完善“产加销”链条,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沙丘的坡面已经被草方格覆盖

  除了经济效益的提升,防沙治沙工作还给于田县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过去,公路因缺乏植被防护而迅速被风沙掩埋,而现在,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沙尘天气由原来的 179 天减少到现在的 128 天,沙尘暴天数也从24天减少到 7.5 天,扬沙天气减少到 28.5 天,风沙天气在大幅减少。这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随着防沙治沙工作的深入推进,于田县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空前的工作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正逐步实现。

  来源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KWzVsmosKPhxndYLZFHvw

关闭首页
上一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在托格日尕孜村看见传承的力量…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栏目更新: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在托格日尕孜村看见传承的力量
  • 【于田新闻】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西部行活动走进于田县
  • 【于田新闻】志愿服务齐行动 清理水渠保安全
  • 【于田新闻】于田县举办“粮食丰收行动”技术服务培训及宣传活动
  • 【于田新闻】筑牢沙漠生态屏障 让戈壁换上新颜
  • 于田县吐米亚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
  • 【于田新闻】于田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
  • 【创新引领 蓉耀于田】于田县肉苁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品购销会:荒漠中的绿色希望
  • 【于田新闻】参加2024年于田县肉苁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品购销会的嘉宾陆续入驻
  • 【于田新闻】英巴格乡新园村130座设施大棚改造升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