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4个月前,这里还是漫漫黄沙、流沙肆虐。如今,新栽种的罗布麻已经生了根,筑起了一道防沙治沙的绿色屏障。”8月14日,距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城30多公里的塔里木河南岸尉犁—且末沙漠公路边,2300多亩人工种植的罗布麻、梭梭在芦苇草方格的围护下,向远方延伸。尉犁县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小东说,经现场抽检统计,罗布麻和梭梭的总体成活率达85%以上,这项工程是尉犁县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一部分,对改变塔里木河生态环境、保护尉且沙漠公路和附近数万亩农田、草场起到重要作用。
2023年11月13日,自治区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召开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现场推进会,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固沙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场阻击战涉及7个地州市46个县(市、区),共布局了7个重点治理项目、13个子项目,完成后,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串串“绿项圈”将全部闭合,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也将越筑越牢。
沙海涌热潮,处处植绿忙。近一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工程项目现场,草方格、固沙网、阻沙障、滴灌带向沙海挺进;新栽种的沙生植物串珠成链,呈现片片绿意;引洪灌溉、自然恢复的胡杨林绿意盎然,沙漠边缘铺展出一幅壮美的生态新画卷。
8月14日,尉犁县塔里木河南岸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防沙治沙工程项目一角。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摄
堵住285公里缺口
据测定,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圈的长度是3046公里。过去40多年,依托“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经形成了长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沙漠边缘无林草和湿地的空白区长度285公里,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和东南缘的且末县、民丰县。
补齐最后285公里,就能形成一道巨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锁住”。
在民丰县亚瓦通古孜乡,2012年开始种植的绿化林郁郁葱葱,阻隔了沙漠。新的绿化区里,推土机、挖掘机在沙海中穿梭,扬起阵阵黄沙,将沙包推平。
承担绿化施工的是中铁建发展集团民丰治沙新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于硕介绍,这片区域的治沙总面积达13万亩,先推平沙包,再种植胡杨、沙枣树作为防护林;区域外围实施工程治沙,通过设立阻沙障和草方格固沙。
且末县境内的车尔臣河东岸是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区域。今年春季,且末县在这里的河东治沙基地种下130万棵梭梭、胡杨苗木,面积达5000亩。在护林员的精心管护下,苗木成活率很高。远远望去,绿色在不断向沙漠挺进。
“我们计划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完成81.57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其中,2024年至2026年规划治理面积36.97万亩。届时,沿车尔臣河东岸将形成一片新的绿洲长廊。”且末县林草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卡米力江·吐尔逊说。
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1998年设立,20多年来建成了一条东西宽1公里至7公里不等、南北长23公里的生态长廊,有效阻止了沙漠由东向西移动侵蚀且末绿洲。
从1999年到2020年的20余年间,且末县扬沙天数下降39%,降水量提升17%,蒸发量降低0.7%,相对湿度增加了2%。卡米力江说,如今,且末冬天会下雪,春夏秋会下雨,这是生态好转的最直观体现,“我们对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充满信心。”
8月13日,喀什地区巴楚县召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现场推进会。这是该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造林工作开展情况观摩点场景。张永亮 摄
机制完善促“绿”效提升
走进和田市阿克恰勒乡肖尔巴格村,52岁的护林员阿卜杜拉·拜尔迪正忙着给防护林浇水。
“我记得小时候常常刮沙子,有时候风沙大得很,出门连路都看不见。现在好多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了。”阿卜杜拉说,乡亲们都知道好天气跟种好防护林有关,每年春秋季植树都很积极,“爱绿护绿”已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让沙漠染绿,离不开科技的力量。
策勒县策勒乡托帕艾日克村是全县最靠近沙漠的村庄。10多年前,黄沙逼近了村落,村里的年轻人开始种树,跟沙漠“抢地盘”。
“能种活一棵算一棵,种不活的挖掉再接着种。”村民努尔买买提·吾布力卡斯木说。如今,他家院落外满眼绿意,枣树、核桃树挂满果实,白杨树站得笔直,远处的沙拐枣和红柳拦住了黄沙。
托帕艾日克村“绿进沙退”离不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帮助。多年来,策勒沙漠研究站通过研究荒漠植被特征和环境适应性、绿洲外围防护林体系优化等课题,为当地居民“驱沙”提供科技支持。目前,策勒形成了独特的防风治沙体系:沟河堤坝在最前端拦截流沙;低矮灌草紧随其后就地固沙;人工灌木林、窄带多带防风林对风沙进行双重阻截;经济林果带调节气候,帮助农民增收,增强农民防沙治沙的内在驱动力。
在政策和项目引导下,让社会资本、各类企业参与治沙,是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另一法宝。
在沙雅县盖孜库木乡沙漠边缘,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引人注目。这是中国电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基地。
光伏治沙,是新疆多年探索和总结出的防沙治沙典型经验模式之一。“光伏治沙的核心理念在于,光伏板不仅可以作为发电设备,其铺设后还能有效降低地表风速、减少风蚀作用,进而稳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动。此外,光伏板的遮阴效果还能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沙漠植被生长,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中国电建(沙雅)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杜思伟说。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且末县,由且末时时鲜水产有限公司投资的沙漠养殖场今年养殖了珍珠蚌、乌头鱼、石斑鱼等10万尾优质海鲜鱼类,成活率高达99%。热西提·依敏摄
绿色产业在沙海中崛起
治一片沙漠,富一方百姓。
今年7月,自治区制定《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提出2024年至2030年阻击战重点区域、重点工作、重点目标,并围绕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特色沙产业谋划实施12个标杆项目。其中,特色沙产业标杆项目包括在沙雅县、于田县、尉犁县、且末县打造4个百万亩特色沙产业标杆项目,以及和田县1个戈壁设施农业治沙标杆项目。
于田县是我国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防沙治沙的深入推进,诞生于沙海中的肉苁蓉、玫瑰花产业开始崛起。
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红柳、梭梭根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沙漠人参”。
“我从2009年开始种肉苁蓉,现在红柳、梭梭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我种植肉苁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塔吾哈孜村村民艾则孜·买提肉孜说,他开始只种了8亩,如今已发展到950亩,还成立了合作社。
塔吾哈孜村有三成以上农户种植红柳肉苁蓉,村委会今年也新种了150亩,用于发展集体经济。
为帮助和带领农民种植肉苁蓉和玫瑰花,于田县引进了多家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肉苁蓉和玫瑰花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如今,于田县肉苁蓉年产量达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5%。在于田县,肉苁蓉、玫瑰花相关合作社已达40余家,带动就业1万余人,实现了沙产业和生态建设融合发展。
让沙漠“生金”,尉犁县因地施策,积极发展罗布麻产业。
走进尉犁县墩阔坦乡沙漠腹地的托布协罗布麻防沙治沙示范区,今年3月起栽种的罗布麻苗绽放新绿、随风摇曳。
该示范区是尉犁县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区域之一,总面积达3000亩。
罗布麻是沙生植物,叶可制茶、花可酿蜜、麻秆纤维可纺织、根茎可提取保健和药用物质,经济价值高。
尉犁县野生罗布麻分布面积达160万亩。2021年以来,尉犁县结合防沙治沙要求,集中力量发展罗布麻产业,从人工种植到纺织、康养药用、板材家居、旅游发展等,规划了多个产业,吸引10余家企业前来投资或洽谈合作。
沙漠养殖“海鲜”、开展特种旅游、试种小麦、推广海水稻……一项项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产业已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亮丽风景线。
【相关新闻】
记者手记丨难忘沙漠中的三场雨
来源链接:https://tnews.xjmty.com/app/slyapp/sh/202409/t20240909_23650312.html?diggurl=https://st-app.xjmty.com/open/digg/index&cid=23650312&aid=1&sid=10001&action=like&digg=5&menu_id=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