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开展“小组团”医疗服务;薪火相传与乡镇医生结对带徒;用心用情诊治每一位患者……自今年3月入疆以来,北京援疆和田县医疗队的医生用热忱服务书写了一张北京医疗援疆的精彩答卷。
创新服务 打造“小组团”
北京援疆和田县医疗队共有10名医生,分别来自北京的8家医院,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中医、检验、放射、超声等专业,为受援单位和田县人民医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入疆后,和田县医疗队根据受援地实际情况,在做好门急诊、义诊、病房工作、培训、手术等常规诊疗工作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优化组合,创新性开展医疗“小组团”模式,创建了急诊重症组、慢病康复组、妇儿组、脑瘫患儿爱心组四个医疗小组,形成合力,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自北京大兴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的郑金相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王昭两名医生是慢病康复组的小组成员。“我在工作中发现,当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不低,许多患者都饱受折磨,经常睡不好觉。”郑金相说,因此在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她和王昭两位医生紧密配合:一位积极为患者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另一位辩证论治,对患者实施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不少患者减轻了病痛。
薪火相传 接力“师带徒”
以“师带徒”的模式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也是每一批援疆医生都要全力开展的工作。今年入疆后,和田县医疗队的10名援疆医生共指导了徒弟40人。而且与以往只在受援单位院内结对不同,今年的结对帮扶深入了到乡镇医院,北京援疆医生与乡镇医生手拉手,服务和田县医共体建设。在结对过程中,各个“小组团”充分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把内地先进的治疗理念和诊断流程毫无保留的与当地医生分享,帮助受援地医生更新治疗理念,规范诊断流程。
妇儿组的顾小宁医生分享了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病例,急诊重症组的杨迎医生传授多种急腹症的影像诊断及鉴别,慢病康复组的郑金相医生演示临床工作中怎样正确进行体格检查……援疆医生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标准,像这样线上及线下的培训,医疗队目前共开展了63次,培训人员达800余人次。
同样薪火相传的还有援疆医生们的大爱。脑瘫患儿爱心组的杨子馨和方治军两名医生,主动从上届援疆医疗队员手中接过接力棒,与乡镇干部一起负责脑瘫患儿接力救助。从入疆伊始,他们便入家随访,安排患儿入院康复治疗,帮助患儿做康复指导。目前脑瘫患儿已经可以自己骑小车,并说一些简单问候、感谢的话语等。
用心用情 交出“成绩单”
入疆半年多以来,每一个“小组团”、每一位援疆医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心奉献,也交出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成绩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援疆医生郭春秀帮助医院规范检验流程、把关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援疆医生董文敏帮助医院简化必备耗材采购流程,规范医疗标准化建设。
急诊重症组的成员则多次从死神手中帮助患者夺回了生命。今年6月25日,一名维吾尔族中年男性,在中午时分和妻子步行途中突发心前区剧痛,随即倒地。被120送至和田县人民医院后,来自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的援疆医生吴翔宇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立刻指导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抢救,最终成功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今年10月3日,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援疆医生、和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方治军接到医院急诊科的电话:一名车祸外伤脑出血的患者,昏迷不醒、需要紧急抢救。方治军与其他两名援疆医生立即赶到医院,迅速询问病史、查体、阅CT片,确诊患者为右侧额颞顶部大面积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中线左移,情况十分危急,方治军和同事们立即对患者开展了历时近5个小时的开颅手术,令其转危为安。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区)妇产科援疆医生赵会荣是危重症抢救的“救火员”,只要科室有抢救、疑难病例,她均会及时赶到现场,半年来共参与抢救了17例危重症患者。
下乡义诊也是援疆医生们重要的工作之一。半年多的时间,医疗队累计义诊69次,服务人数达5000余人次,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援疆医生们还利用周末时间开办《健康大讲堂》,讲述医学常识、传播健康理念,帮助援疆干部、教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发生,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者仁心,情暖边疆,北京援疆和田县医疗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首善、实干、团结、奉献”的北京援疆精神,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医生赓续在路上,为受援地的医疗健康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