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拍热扎提 · 阿不都报道)住上了安居房、走在柏油路上,享受着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世代耕作的农民变身产业工人走上工业流水线……因为北京援疆,和田地区各族群众正享受着这些“红利”。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共安排援疆项目814个、援助资金121.89亿元,支持受援地发展建设。
2019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21.8亿元,实施产业就业扶贫、补民生短板、文化教育提升和交往交流项目近260个,16.2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
2020年,第十批北京援疆干部人才接续奋斗,北京援疆全年计划投资7.2亿元,安排项目110个。
产业援疆为扶贫“造血”
在墨玉县产城融合示范园内,坐落着一处由北京援建的园中园——墨玉县纺织园。今年4月,新落成的两座标准化厂房和一座孵化中心大楼正式交付使用,很快便吸引了两家纺织企业入驻。“建在家门口的工厂改变了我的生活。”纺织工人杰力力 · 伊敏自豪地说。到园区上班后,杰力力有了稳定的收入。
近年来,北京援疆结合受援地实际,把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包括墨玉县纺织园在内的“五大工业园区”正成为当地推动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洛浦县建起了国内第二大北京四系鸭繁育养殖基地,全县按照“龙头企业+村支部+合作社+互助组+贫困户”的养殖模式,帮助近5000户贫困群众甩掉贫困帽子。今年已有近550吨洛浦扶贫鸭“飞”进北京,丰富了首都市民的“菜篮子”,鼓起了贫困户的“钱袋子”。
北京援疆以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目标,通过在京搭建的“百店专柜”和“双创中心”等线上线下七大平台,推动和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今年以来,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已帮助和田地区销售农副产品4600多吨,价值1.11亿元。
一笔笔资金、一个个项目、一场场接力,增强了受援地“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2019年,和田市、和田县和兵团第十四师整体实现脱贫摘帽。在北京对口支援下,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洛浦县、墨玉县也在向脱贫摘帽发起总攻。
民生建设带来满满幸福感
基础民生保障是一切援助工作的出发点。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实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类建设项目93个,投入资金共计40.29亿元;投入援助资金11.35亿元,实施供水、供暖、道路、排污、垃圾处理等生活条件改善项目45项;新建改扩建12所地县(市)级医院,改造31所乡镇卫生院供暖设施,填补166项医疗空白;共安排教育援疆项目182项,落实援疆资金19.3亿元。
2019年,北京投入资金4.2亿元建设安居房、实施棚户区改造等近2.5万套,使6.6万名群众搬进了新家;为缓解就学就医难题,建设各类学校33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5826个;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近万个,帮助3.7万贫困人口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2020年,北京援疆安排资金8000余万元,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6000余个;投入援疆资金2500余万元建设安居房;投入援疆资金6200余万元,实施供排水、道路等6项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住房和生活条件。
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医生接力前行。从今年3月底入疆至6月底,第十批第一期援疆医生已在和田主持参与手术近200例,实现科研突破22项,其中多项手术填补当地空白。
2019年9月迎接第一批学生的和田市北京海淀小学,作为北京援疆“交钥匙”工程,以其新颖的建筑群设计、高端的硬件配备及优质的北京援疆教师团队,很快成为和田地区的明星学校。
2018年和2019年,投入援疆资金1亿余元,并招聘支教大学生。此外,北京还创新师资队伍培训模式,通过实施“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借助北京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和田地区教师。
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密切
北京100余所中小学校与受援地中小学校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通过开展“京和”家庭结对认亲活动,257位“北京爸爸妈妈”与和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结对认亲……两地各族群众在走近彼此的过程中,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密切,感情日益深厚。
日渐频繁的交流,也让很多“京”牌农产品落户和田。
在洛浦县洛浦镇多鲁吐格曼贝希村一片盐碱地,2018年落户于此的北京平谷大桃首次结出硕果。到今年底,园区开荒土地将达到1100余亩,届时可常年安排60至70个就业岗位,预计能带动300户贫困户增收。此外,落户兵团第十四师的北京门头沟京白梨今年也实现了挂果,未来将拓展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平谷大桃、京白梨试种成功结出硕果,正是“京和一家亲”的生动体现。2019年,北京市累计安排“携手奔小康”资金1.39亿元、实施项目57个。2020年,75个“携手奔小康”项目继续在路上,为和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添砖加瓦。